![]() |
不断设想 以余年小心求证
1948年,解放前夕,在局势未明下,我随家人乘搭安徽轮到了香港。最後的一班轮船特别拥挤,风浪却未曾因为这拥挤的航班而减弱,苍茫大海,巨轮仅如一叶扁舟,随波逐流。 好不容易到了香港,在九龙塘附近落了脚,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。七岁的我不让上街,也没有念书,最多就是到九龙塘小学玩。在那里,看到别人打棒球觉得很好玩,於是有一天背著家人,悄悄坐了三站的电车到商店买了网球马上回来,那次是我在香港的首次"历险"。解放後,我们举家迁到了上海,不久又回到了厦门。
高中毕业,遇上了"大鸣大放",喜爱画画的我一头栽入。我的一个同学负责写文章,我负责配漫画,作品不少,当时还沾沾自喜,忘乎所以。高考放榜,全班八人名落孙山,而我赫然居首。大学是深造的基础,是知识的桥梁,无法念大学一直是我的遗憾。获"555创见大徵集"的荣誉後,初中的班主任刘老师看到了我的专访文章,也曾来电致贺,并说:"当年未上大学太可惜了。" 可幸,毕业後的我进入了人生另一所大学,厦门第一塑料厂,开始了我的漫漫人生工作路。刚开始担任操作工,吃食堂、睡宿舍,与工人同甘苦共喜乐,无论在技术上或待人处事上都学到了不少。工人们直来直往,没有心机,豁达大度,在他们身上我发现了生活的另一种方式,做人的另一种态度。有感而发下,写了数篇表现工人生活的小小说,包括《锅炉房风波》、《雄壮的交响曲》、《扑克迷和小红旗》等作品,刊於厦门日报,为工人所乐见。 过了一段时间,我被调往化验室试制新产品,并赴上海新一化工厂学习参观,组织扩大试验。工厂後来更名为第二化工厂,期间也担任食堂采购、总务办公室等工作。 继"大鸣大放",我经历了"文化大革命",但这一次,我选择了"逍遥派"的角色,紧守岗位,也担任文艺宣传队的工作,为贫下中农演出。我把心思放在生活上,因而学会了不少手艺,写大字、绘画、修理摩托车、自行车、缝纫机、配钥匙、做二胡等都会,而且来者不拒,有求必应。
妻子操劳家务,尤爱干净,扫扫抹抹勤快得很。而我则十分被动。我爱弄些小玩意例如玻璃摆设,常把家弄脏了,罪名则是"不尊重她的劳动成果",不过,对我的"劳动成果",她还是很喜欢的。我们有两个儿子,都已长大成人,又皆未成家,这桩倒是妻子的心头大事。
我的业余爱好实在太多,总爱变著花样搅些新鲜事,其中一样是玻璃手艺制作。到处都有废玻璃,一把玻璃刀,一把钳子,我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玩意,包括彩灯凤船、孔雀开屏、玻璃盆景、水族箱、宫灯等,亲戚朋友喜爱也乐而为之,由於市场上没有,成品也相当受欢迎。 我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动脑筋,做些小发明。在厦门,大街两旁栽有无数高大的芒果树,每逢收获,工人爬树摘果,负重采摘,不但弄到汗流浃背,不小心者还会折枝摔伤。於是我用铁丝弯了个采摘器,扎在竹杆上,套上尼龙袋,试验一下果然可用,芒果一个个乖乖入袋。
活了六十年,一生中最难忘有两件事。一是在1982年获"市劳模"称号,同年再获"省劳模"称号,在我这个曾经是家庭出身成分不好、经过"大鸣大放"洗礼的人,能够获得"劳模"的荣誉,真是别有一番滋味,尤感骄傲。後来再获不少荣誉,包括1984年获"市劳模",1985年获省"五一奖章",1986年获"市劳模"。荣誉纷至沓来,我只以平常心对待,总觉得别人怎 想、怎 说都可以,重要的是认准了自己的路。
从过去走到现在,这种充满荣誉的日子也让我战战兢兢,盛名之下,不能说有点累,但心里总觉得更要做好自己,不负众望。 退休的生活自由自在,现在我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,看书、读报,仍然在小工艺制作中忙个不亦乐乎。最近,我正在研究自行车防盗锁,提高高压锅安全性,又在电视上得知不法商贩收集大量用过的针头返销医院,瘾君子反复使用,增加艾滋病的传染机会,因此正在研究一次性针头。时间充足,我就用余下的时间再贡献社会,再造福人群。
|
联络 555stars@sina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