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我喜欢都市的感觉
我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地区岳西县的一个小镇,家在头陀区,成长於大自然的怀抱中。爸妈都是下放青年,老爸来自安徽北方的寿县,老妈来自安庆市,档次要高些,可是妈妈不识字,爸爸却是高小毕业。
爸爸妈妈给了我五个哥哥,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。如果说生活中曾经有过什么痛苦和磨难的话,都被兄弟间的打闹和嬉戏给淡忘了。二哥、三哥和五哥都当过兵,因此,我家获得了"模范军属"称号。现在,两个哥哥在上班,一个是个体,另外两个下岗。教科书上描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时常说:"人口多,底子薄",很像我们家。
小时候的我特别调皮,一天到晚不念书,尽惹老师生气。对於念书,从没有概念,也没有心思,总是迷迷糊糊地过去,到了期末考当然考得一团糟,老师看我太可怜,给我60分,刚好及格。在同情分的补助下,我上了初中。初中,我当上了班长。或许是这点荣誉感推动了我,我觉得自己应该要有做班长的样子,或许突然间醒觉到要努力了,初中以後,我告别了过去游玩式的念书生涯,把心思收回了学习上。 头陀区,一个名字怪怪的地方,在一条公路的尽头。目光所及之处,全是高高的大山,山那边的世界怎么样?虽然我无法知道,但是我有无穷的想像。有了想像,思想开始飞翔,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。从家走到学校,道路是那么漫长,在想象下的陪伴下却不知不觉就走完了,也不觉得累。 这样从小学走到初中,从初中走到高中。1990年,我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,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。母亲常说,外婆家出了很多大学生,比父亲那边强多了,这次,我想,我是她的骄傲。
毕业後,班上的同学大半离开了上海。带著对上海难言的失望,我选择了回到安徽省合肥市--安徽省的省会,却又失望地发现合肥只是公交车上的空位子比上海的多。回到合肥,我进了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,虽然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单位,却没有想象中的好。时光有停滞的感觉。 在合肥磨蹭了四年,终于一鼓作气,考回了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,修读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。今天的上海今非昔比,一改过去的老态龙钟,显得越发年轻。如今,大学毕业生几乎全班留在上海,离开的人都想回来。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,它时刻的变化会暗暗提醒你社会在向前快速发展。
在过去的岁月中,曾经有很多的朋友帮助过我,是他们启发了对社会一点概念都没有的我、缺乏生活经验的我。他们是: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的张家慧先生,殷永高先生,王梅小姐,还有已经离开大家的叶正渊先生;上海财经大学的蒋萍同学,同济大学的王汇文同学;合肥市天香国际电子城市场部的李燕小姐;上海理工大学的黄汉江教授,也是我的导师;还有在工作中遇到的外国专家、友人,他们给我讲述了外面世界的有趣的情况。 感谢让我成长的每一位! |
联络 555stars@sina.com |